晚辅OMO:转型教育的解决方案
作业不凡  |   2020-09-28
1

转型,转型,转的是什么?

经过了疫情的洗礼,很多机构已经意识到转型教育的必要性。那么转型的核心究竟是什么?仅仅是引进几门课程,就能顺利实现转型吗?

人们总有个误区,认为教育就是上课。谈到转型教育,绝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引进课程、培训老师。

然而现实却是,上了第一堂课后,学生不经意的一句话就毁了机构的所有努力:

“妈妈,今天我的数学是托管老师教的。”

为什么这句话的杀伤力这么大?当家长听到孩子这样说,肯定会认为你的教学“不专业”——因为在家长心智中,你不是一家专业的教育机构。

转型教育的核心,不在于师资和课程,而在于转变家长对你的看法。

攻心为上。

今天是一家接送孩子管吃管睡的托管,很难让家长一下子接受你是做课程的培训机构。所以,即便引进了课程,做低了价格,家长宁愿找一家专业的培训机构。

2

沿着认知做转型

认知很难改变,但我们完全可以沿着家长的认知,在托管的天然优势上下足功夫。

托管的天然优势,在于作业辅导。周一到周五课后放学的时间段,学生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写作业,家长最大的需求,就是作业辅导。

作业产生大量的教学数据,这些数据又是指导下一步教学的关键信息。因此,从作业到课业,才是转型教育的捷径

作业和课业本身就是天然结合:挖掘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定位知识盲点,继而通过同步课与一对一进行针对性的查缺补漏,这才完成了教学闭环,自然而然。


只要把作业环节做精,即便没有课程和师资,一样能够在家长心中成为一家教育机构。

3

从作业到课业

从作业到课业,核心是利用作业展示机构的教学能力。如何能让作业体现出机构强大的教学能力呢?我们给出的答案是:数据。因为用数据说话,才有力量。

3.1 用数据说话


数据是客观的。如同现代医学通过体检报告展示其医学专业性,教育也可以通过数据化的报告展示其教学专业性。

作业辅导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学习数据,这是机构宝贵的财富。但好不容易批改好的作业、发现的错题,却仅停留在作业本中,甚至当即被橡皮擦掉了。

我们提供采集作业数据的系统和工具,给你一把镐来挖脚下的金矿。为了让这个过程更加简单,我们甚至可以在线批改作业,让批改和数据采集工作同时完成,不给老师增加负担。

3.2 科技为成绩保驾护航


花钱买教育,最终是为了成绩。小学阶段的成绩其实并没有神秘药方。通过作业分析定位知识盲点,定制个性化的提升方案,举一反三、查缺补漏。

然而,并非所有的孩子都会学习。在师资困乏的地方,我们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通过先进的分析化验代替传统的“望闻问切”,同样可以让孩子更会学习。

人工智能算法令作业数据分析更加客观和准确,配合在线教师,使数据成为可以一键打印出来的教学产品。大数据技术从海量题库生成个性化练习,千人千题、万人万题。

让孩子会学习,不仅仅是增加课程、纠正坐姿、维持纪律,更重要的是在科技的加持下更有效率进行个性化学习,这样才能为成绩保驾护航。

3.3 服务产品化


人都有个特点,肯为看得见摸得着的产品付费,不愿意为润物细无声的服务买单。

同样做教育,培训机构会把产品包装成教材和练习册。那么你是否思考过,托管机构看得见摸得着的产品是什么呢?

服务不值钱,看得见摸得着的产品才值钱。

因此,托管的服务需要产品化。比如每天的家校沟通:用微信,你说出来的仅仅是一段话;以报告的形式发送给家长,那句话就变成了专业意见。

同样,即便是作业批改,也应该产品化,把机构服务的过程完整地呈现给家长,看得见摸得着。

错题本、举一反三练习也是托管的产品。用笔写在纸上给家长和打印装订成册,差别不在内容,而是自来水与瓶装水的区别。

作业不凡的晚辅系统,就是您教学产品的生产平台。让每天的学习日报、批改记录、错题集、举一反三,取代饭菜、接送和午睡,成为你的主打产品。看得见,摸得着。

小结

转型教育不是引进一两门课程那么简单的事情。核心是改变家长对机构的看法。作业就是改变心智的敲门砖。
我们利用作业产生的大量数据,生成看得见摸得着的教学产品。用数据说话,客观科学,才能一举扭转家长对机构的定位,完成“从作业到课业”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