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绩是教育机构的生命线。期末将至,如何在短短一个月提升教学效果?
很多机构都开设了晚辅业务。晚辅不是上课,而是学习过程管理。
利用晚辅提分,即要通过学习过程管理,教学生“会学习”;再利用晚辅产生的海量作业数据,生成个性化教学产品。
有了方法和产品,才能做到错过的题不再错,不丢冤枉分,保障成绩。
能提分,机构自然有提升价值的底气。
01 成绩=会学习
学习好的孩子都会学习。会学习,实际是学习过程管理的好。
三个清华爸爸并非天赋异禀,小时候成绩并不突出。能够在高考中脱颖而出,就是学习过程管理的好——作业问题不过夜,错过的题不再错;根据知识盲点,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
晚辅业务的本质,实际就是学习过程管理。“成绩=会学习”是最贴合晚辅的教学理念。
有了教学理念的支撑,机构运营的方向也会更明确:晚辅不和小饭桌比价格,也无须和新东方学而思比师资,我们教孩子像清华学生一样会学习。
学习过程管理,到底怎么管?“会学习”具体怎么落地呢?
02 会学习=三个管理
机构从三方面抓起:目标管理,时间管理,数据管理。
2.1、目标管理
很多机构都要求学生写作业前列作业清单,明确今天的学习目标。意识有了,只是没有提升到目标管理的高度。
作业清单已经有了目标管理的雏形
除了当日的作业清单,目标管理更要细化到每项作业完成的过程之中,例如完成时间、正确率、错题巩固程度等。
有了细致明确的目标,才能结合时间管理和数据管理,将一天的教学任务贯彻落地。当天结束后,通过目标的完成情况,为家长进行详尽的汇报,传递教学理念,提升家长满意度。
目标清晰了,还要通过时间管理来执行。
2.2、时间管理
时间管理最重要的概念是作业考试化——像管理考试一样管理作业,即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作业量。通过这样的训练培养学生目标意识和时间观念。
作业考试化,考试才能作业化。考试的时候不紧张、按时完成,这是成绩的保障。
我们建议每天作业辅导的流程优化为课程制,即每30-45分钟一堂作业课,打上下课铃。课上根据作业清单(即目标)逐项完成,不会的问题像考试一样空过去,期间不能提问——这种方式为“无问题时间”。
完成一项作业,交给老师,学生继续下一项作业。老师则在无问题时间中批改。
如果作业集中上交,老师忙不过来,可采用作业不凡在线批改。批改结果返回后,同样先让学生自己订正;两节作业课后,再安排答疑时间。
遇到问题先自己思考,学生自己能解决六七成的问题。配合在线批改,老师可以更从容地解决学生个性化问题。通过流程优化和在线工具,提高带班效率,在原来基础上可多带二三个学生。
时间管理的核心是优化晚辅流程,最终达到“作业考试化”的目的。
2.3、数据管理
错题本是最有效的学习工具。数据管理,就是管理错题数据。
数据管理的目标有两个:1)错过的题不再错,不丢冤枉分;2)定位知识盲点,举一反三。
做到这两点,要求我们不仅仅是抄录错题,更重要的是对错题加以分析与统计。
因此,错题需要数据化。只有数据化之后,才能进行分析统计。数据化的工作用人,费时费力。借助系统管理数据,进行错题重练和举一反三,才能实现不同的学生练不同的题,千人千题、万人万题。成绩才有保障。
晚辅离数据最近。通过作业辅导,每天都有数以百计的错题数据,这里蕴藏着巨大的价值。
用数据的专业性,体现教学的专业性;用数据的个性化,实现教学的个性化。
03 数据=产品
有了数据,就能生成晚辅专属的教学产品。“会学习”的理念、三个管理的效果,都能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产品来传递。
机构每天和家长沟通,除了告诉家长学生作业完成度(目标管理),还需要用数据反馈完成质量(数据管理)。
可视化的数据报告,展现机构专业形象
根据错题大数据,定期生成的智能错题集和举一反三练习(数据管理),达到“错过的题不再错,不丢冤枉分”(目标管理)。
相应的,错题本要也要从简单的错题集合,延展到学习行为统计(时间管理)和知识盲点的统计(数据管理)。
错题统计分析,定位知识盲点
教学理念(会学习=成绩)、方法论(三个管理)、产品(数据),三位一体。有提分的理论,有提分的实操,才有提分的效果。
1、成绩=会学习
2、会学习=目标管理+时间管理+数据管理
3、数据=产品,看得见摸得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