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清华爸爸创业,这听起来有点像“中国合伙人”?确实是,只不过中国合伙人的原型是北大毕业的,这次换成了三个清华的
电影《中国合伙人》的主人公毕业即开始创业,而三个清华爸爸毕业后的发展轨迹迥异。他们有的赴英国留学,学成之后开始连续创业,成为某上市公司首席技术官(CTO),管理上百名程序员;有的进入了世界五百强企业,成为了中国区最年轻的经理,被送到国外深造;有的早早进入了教育行业,在学校教了几年书,然后出来创办了自己的辅导机构,也算桃李满天下。
他们不是因为生活遇到了窘境才转而创业,而是各自发展都很好,娶妻生子,过上了其乐融融的小康生活。然而一件事情让他们又聚到了一起:陪写作业。
说到作业,大多数人都是一把鼻涕一把泪
随着他们的孩子陆续上了小学,爸爸们天真的幸福生活开始出现了烦恼——每天下班回家,迎接他的不是老婆孩子热炕头,而是妈妈与娃因为作业问题剑拔弩张的紧张氛围。
有的时候,连奶奶姥姥也参与到陪写作业的大军之中,学术问题瞬间演变为夫妻问题、婆媳问题和掉到水里先救谁等人生难题……
陪写作业往往成为家庭矛盾导火索
爸爸们不愧是清华的,遇到问题选择迎难而上。他们决定一起给娃找个小饭桌,一了百了解决问题。本以为送到一个全国知名连锁托管班,爸爸们可以再度回归母慈子孝的生活,却不想孩子成绩出现下滑。究其原因,托管机构虽然能耐心看着孩子把作业写完,但是遇到难题错题却无法像任课教师一样讲解清楚。表面看起来作业都完成了,实际还是一知半解。这下子全家又坐不住了,纷纷要把孩子接回来辅导。想到生活又将陷入鸡飞狗跳,爸爸们不得不再度行动起来。
每天回家遇到被作业整疯的老婆,爸爸们怎能还有安逸的家庭生活
三个人决心不能让家庭生活被作业打乱,教育辅导市场这么大,难道就没有一家能解决作业辅导的吗?
他们拿起了清华人的钻研精神,从一线城市到四线城市,走访了上百家机构,调研了几千个家长、老师和机构校长,发现了这样一个无奈的现实:大部分的托管机构,主力的群体还是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三年级以上学生量仅占30%;托管机构里有一线教学经验的教师占比不超过10%,教师不愿意去托管班,因为大部分时间是看管而非教学;因此负责作业辅导的,通常是毫无任课经验的学管和大学生,他们的问题是无法用小学三四年级的知识体系去教授三四年级的学生。举个简单的例子,七除以二,在二年级必须是得三余一,在四年级必须是3.5,在六年级是三又二分之一。
不是任课老师谁能搞清楚(教学还是要专业的教师才行)
再深层次的分析,清华爸爸们得到的结论是作业辅导的师资利用率很低,而教学要求又很高。驻场老师们大部分时间是看管而非教学,等到孩子们作业都完成了,却又需要很短的时间给出很准确的批改结果和讲解。导致托管机构养不起水平高又用得少的好老师。
如果你认为他们得到这样的结论就放弃了和睦的家庭生活,那你太小看清华理工男了。“既然没有看上眼的专业机构,那咱们就自己做一家吧。”就这样,一拍即合,三个爸爸撸起袖子,办起了自己的作业晚辅班。
清华爸爸们总结了自己以往经验——学习好靠两点:作业问题不过夜,做错的题目不再错。凭着清华所学和工作历练,三个人搭建了在线教师平台,让作业批改和答疑都能够及时准确的由一线任课老师参与完成。机构按实际教学时间计费,不用请老师专门驻场。这样,解决了高水平师资利用率的问题。至于现场的看管,找几个负责任的阿姨维持纪律。这种“在线教学、在场管理”的模式,还真跑起来了。
在线教学,在场管理
更重要的是,在线教学过程中,错题数据可以同步留存在系统里,生成错题集和学情分析的工作,只需要一键操作。再也不用把大量时间花在抄写这种低效的学习过程上了。
有了作业批改、难题讲解和错题整理这三板斧,这个顶着“三个清华爸爸”光环的作业辅导班,还真让90%的孩子成绩得到了提高,有的家长一口气续费直到孩子小学毕业。
部分学员成绩
清华的教育是又红又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解决了小家的问题,爸爸们开始思考拯救更多陪娃写作业的父母们。“我们一家一家做太累了,全国几十万家托管机构,我们叫上大家一起搞吧。”就这样,三个清华爸爸索性辞了工作,搞起了“作业不凡”。他们想让更多托管机构接触作业辅导产品,用“在线教学、在场管理”模式一站式解决三到六年级的课后作业问题,让母慈子“笑”重回中国家庭。
和三个北大的相比,这三个清华爸爸是不是更接地气的“中国合伙人”呢?